


自主學習
由學習者主動分析學習需要、策劃目標、辨析資源、選取合適的策略及評估成果,以達成所設定的目標。
要有效推動自主學習,需結合目標及過程,當中包含前備(Forethought)、表現(Performance)及自我反思(Self-reflection)三重階段。本校重視對「元認知」的培養,希望學生對自己的認知歷程能夠掌握、控制、支配、監督及評鑑。
由於學習的主導者是學生,因此教師的重心便在準備框架,擬定探究問題,然後共同商討。
以下是本校發展自主學習的一些例子:
- 中文科老師安排學生拍攝照片,在課堂上教授「記敘文六要素」時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描述圖片或短片,以作一分鐘短講。



- ● Reading A-Z Raz-kids Reading Programme
● Reading on website

● Reading on mobile app

● Read and Win
Students who read the most books win an award at the end of School term.
Students who read the most books win an award at the end of School term.● 製作自學影片及問題
數學科老師製作自學影片及問題,讓學生在教授課題前先行預習。
數學科老師製作自學影片及問題,讓學生在教授課題前先行預習。● 奧數冇難度

● 日日有數計

- 老師運用「反轉教室」理念,每段短片設2至5條問題,以評估同學對影片內容的掌握程度,並引導同學思考。
預習套件透過YouTube + Google Classroom + Edpuzzle的組合設計。藉同學的預習答案能擬定課堂的流程及深度,亦能對同學未能掌握的部分加以跟進。
同學透過觀看影片、閱讀資料及問題,建立理解及看法,甚至於互聯網尋覓進一步資訊,以便於課堂討論發揮優勢。






- 魚菜共生專題報告 - 魚菜共生系統是一套魚兒及植物在同一魚缸生活的系統,學生透過趣味性的學習及自行搜集資料得出此系統在生態上的優缺點,並透過日常監察及紀錄,思考完善系統的方法。


- 普通話老師在網課期間,課上講授有關連續變調的知識,課後使用Google Form編輯電子練習。
學生通過聽普通話歌曲練習課堂上所學。


- 魚菜共生專題報告 - 與科學科合作的魚菜共生系統。
學生需自行管理整套系統,由於長假期中又不能經常回校,故需思考如何運用Micro:bit實現自動化餵食及水質監察等元素。



- ● 立體繪圖
將日常生活所見連繫到設計與科技課堂,老師教授軟件基礎繪圖技巧後,學生創作出具自己風格的椅子。
以椅子為原型,學生由創作家具立體繪圖。
根據自學短片繪製更難製作的甜甜圈立體圖。
根據自學短片繪製截頭體,預先掌握數學科相關圖形。- ● LEGO Spike Prime



- ● Robomaster機甲大師比賽 - 聘請導師為學生提供訓練,以引導性問題,輔以立體打印及鐳射切割技術,引導學生自訂出最適合的比賽計劃及改裝,提升即時作戰技巧及團隊精神。


